天剛蒙蒙亮,界首市靳寨鄉(xiāng)聶馬村村民聶體已經(jīng)來到院子里,開始分揀頭天晚上送來的廢舊塑料,這一忙就要持續(xù)5個小時以上。
“礦泉水瓶蓋和瓶體要分開,瓶體放到高溫爐里加熱,然后拿出來除去標簽?!备闪藥啄攴謷幕顑?,聶體練就了眼疾手快的本領,“隨便拿來一塊塑料,我一摸就知道它是啥樣的,該怎么分揀歸類?!?/span>
隨著年紀的增長,聶體發(fā)現(xiàn)右腿不聽使喚了,后來變得難以支撐身體,多方求治無果,他不得不拄拐行走。因身體殘疾,不能干重活,孩子尚小,聶體一家入不敷出,被當?shù)刈R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政府給俺辦了低保,每月發(fā)放殘疾補助,我愛人在公益崗位上工作,兒子上學有補助……”說起享受的政策,聶體充滿感激,“黨和政府全力幫助我們過上好日子,我們也不能干坐著等救濟。”
憋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艃海欝w主動尋找掙錢門路,想用勤勞的雙手增收,讓生活越來越好。
聶馬村靠近阜陽界首高新區(qū)北城科技園——一個聚集眾多廢舊塑料回收、加工企業(yè)的園區(qū)??繄@吃園,聶體和侄子商量,決定開一家廢舊塑料回收站。
得知聶體的想法后,當?shù)劓?zhèn)村干部積極幫助協(xié)調(diào),很快回收站開業(yè)了?!爸蹲迂撠熓召?、運送,我?guī)е素撠煼謷??!甭欝w說,最初他對塑料不懂行,為了更加精準地分揀,他騎著電動車到北城科技園,找專業(yè)師傅求教,慢慢地成為塑料分揀的“行家里手”。
“分揀數(shù)量看回收的數(shù)量,回收要看運氣?!甭欝w笑著說,受市場行情影響,這幾年,回收站的生意時好時壞,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堅守,“靠自己的雙手吃飯,比啥都強。好好干,掙點辛苦錢?!?/span>
“聶體平均每月收入一兩千元,他愛人公益崗位每月也有600多元,加上各種補助,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基本沒問題?!甭欛R村扶貧專干徐娟娟說,村里將繼續(xù)幫助聶體對接科技園企業(yè),力爭搭建穩(wěn)定供銷關系,增加聶體一家人的收入,確保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
阜陽日報 記者:徐風光 通訊員:劉文琴 邢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