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順民心,分作七編道民情,總則一編定基調(diào),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和繼承,侵權責任劃分清……”近日,一首曲調(diào)歡快的界首漁鼓傳遍了阜城田間地頭。
“界首漁鼓”又稱道筒子或墜子嗡,源于明代敘事性道情,以演唱為主,夾白為輔,所持樂器為漁鼓筒子和簡板,其唱腔高亢嘹亮,委婉動聽,約有四百多年歷史。2006年11月,“界首漁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首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具有重要的文化藝術研究價值。今年80高齡的苗清臣老人是“界首漁鼓”代表性傳承人。民法典宣傳月期間,苗老帶領團隊自編自演了法治漁鼓MV《約法》,歌詞巧妙融合了民法典法條,展現(xiàn)了民法典為新時代生活帶來的改變,唱出了廣大群眾對民法典的高度信賴與衷心擁護。
截至目前,《約法》MV已依托各大平臺展播3.6萬條次。
近年來,阜陽市著力打造“非遺+普法”的品牌工程?!班l(xiāng)音唱響民法典”系列MV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促進民法典宣傳與傳統(tǒng)戲曲的融合薈萃,打造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普法模式,讓經(jīng)典傳承,讓普法入心,既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在潛移默化中擴大了民法典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來 源:阜陽普法
編 輯:胡茜茜
審 核:苗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