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體操是中小學生每天必須參加的體育活動,戲曲是中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廣播體操與戲曲融合,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日前,潁上縣迪溝鎮(zhèn)湯店小學創(chuàng)新非遺傳承模式,創(chuàng)作了一套戲曲廣播體操,只要不下雨,學生每天課間操時間都在體驗戲曲,讓同學們對傳統(tǒng)戲曲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上午10點是湯店小學的課間操時間,全校460余名學生有序來到操場,排好整齊的隊形,伴著現(xiàn)代京劇唱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同學們哼著戲曲小調,從“腕花小云手”開始起范兒,時而踢腿騰挪,時而拱手作揖,個個精神抖擻。 “去年9月份,我校邀請迪溝小學音樂教師謝春艷幫忙編排了這套戲曲廣播體操,然后利用音樂課、體育課讓學生學習唱段和動作。經過幾個月的練習,現(xiàn)在,孩子們做起來動作很熟練了?!睖晷W校長莊國昌介紹,整套戲曲廣播體操包含4個唱段,涵蓋了京劇、越劇、黃梅戲等不同曲目,動作方面,除了傳統(tǒng)的手部、肩部、腰部、腿部等動作外,還涵括戲曲云手、順風旗、拉山膀等戲曲身段、步法。學生學習后,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又掌握一些戲曲表演常識和簡單要領,對提高儀態(tài)修養(yǎng)、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等發(fā)揮積極作用。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