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是座古城,稱雄中國清代文壇200多年的桐城派就在這里起源,所以桐城一直有著“文都”的美譽,桐城市內(nèi)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存隨處可見。城內(nèi)有許多小街巷,如一人巷、錢尚書巷、雙井巷、講學園巷、小河邊巷等等,但最為聞名遐邇的街巷是“六尺巷”。下面跟隨安徽臺記者一起去安慶桐城,了解流傳了三百多年的“六尺巷”的故事。
點擊收聽音頻報道 ?
播音:宇峰 琵琶演奏:潘嫦青 制作:劉恒怡
采寫:安徽臺朱彪軍、楊坤
這是一條100多米長、兩米寬的小巷,鋪著鵝卵石路面。據(jù)當?shù)氐目h志記載:清朝康熙皇帝時期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城做官,他老家桐城的親人起房造屋時與鄰居吳姓人家因地皮發(fā)生爭執(zhí),家人去信請他出面處理。這位大學士看后立即回信說:“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币馑己苊靼祝簯斖俗?。家人看了信以后,主動讓出三尺。鄰居吳氏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這就有了“六尺巷”,也就是相當于兩米寬的小巷。
如今,“六尺巷”不但在張英的家鄉(xiāng)、現(xiàn)在的安徽桐城市傳為美談,故事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禮讓、包容、和諧的傳統(tǒng)美德,在新時代同樣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桐城博物館館長葉鑫認為,六尺巷的傳奇出現(xiàn)在桐城不是偶然的,它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這方水土的長久積淀。葉鑫:“自古以來,桐城市崇文重教,講求禮讓,所以六尺巷禮讓的典故發(fā)生在桐城有它的必然性,因為張英是講求禮讓、以和為貴,同時他的鄰居吳家也是詩書禮儀之家,非?;磉_大度,張吳禮讓每人退讓三尺,所以形成了六尺巷。”
現(xiàn)在的六尺巷主體建筑包括巷道、東邊的“禮讓”石牌坊和西邊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閑廣場、詩畫照壁、假山石等。2025年以來,張氏、吳氏家族文化陳列館在六尺巷的青磚宅院內(nèi)開展,兩家一巷的豐富史料經(jīng)全息、動畫等新技術(shù)生動再現(xiàn)。每到周末,六尺巷日均客流超過2萬人。
在六尺巷的西巷口,有一家“禮讓郵局”。工作人員金麗娟:“基本上來六尺巷的人都到我們郵局蓋章、打卡、文旅印章啊、郵戳啊。因為我們這里可以郵寄明信片,他們來這里可以寄一張明信片給親人啊、朋友啊?!?/span>
在禮讓郵局的樓上,是非遺項目桐城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薛海霞的工作室,她希望通過剪紙,讓六尺巷的精神被游客帶到世界各地。薛海霞:“我們住在六尺巷附近,天天受著文化的熏陶,正好我們又是非遺傳承人,就想用我們的手藝讓謙和的精神展現(xiàn)出來,讓更多人知曉,大家都讓一讓,什么都和諧了?!?/span>
桐城市六尺巷社區(qū)社居委主任張耘介紹說,如今,六尺巷的精神正在被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張耘:“到2015年,我們桐城市法院在做訴訟調(diào)解的時候,就引用六尺巷的內(nèi)涵,慢慢總結(jié)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形成了‘六尺巷調(diào)解法’”。
在此基礎上,桐城市還探索形成覆蓋社會治理各領域的“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設立覆蓋基層單位的“六尺巷調(diào)解室”300多處,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地方品牌。300多年后的今天,桐城六尺巷的禮讓佳話仍在深刻影響著這座城市。
1月18號晚上,“2025六尺巷首屆蛇年新春燈會”在桐城六尺巷景區(qū)璀璨啟幕。一座座流光溢彩、如夢似幻的燈組,把六尺巷的歷史照進現(xiàn)實?,F(xiàn)場人潮如涌、熱鬧非凡。據(jù)了解,這次桐城六尺巷新春燈會將從1月18號一直持續(xù)到3月2號。期間還將舉辦非遺展示、民俗表演等活動,豐富海內(nèi)外游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