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網(wǎng)上網(wǎng)下緬懷英烈的氛圍愈發(fā)濃厚。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向那些為了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表達敬意。在烈士陵園,鮮花簇擁著一個個莊嚴肅穆的墓碑,人們靜默哀思,仿佛能聽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里,英烈們堅定的腳步聲。在網(wǎng)絡上,網(wǎng)友們紛紛留言,用最真摯的話語寄托哀思,表達對英烈的無限敬仰與追思。
緬懷英烈,銘記來時路。翻開歷史的扉頁,總有一些記憶描摹著用生命刻寫的路標,讓我們看到每一段“來時路”都浸染著英烈的熱血,是無數(shù)英烈們用腳印在黑暗中踩出的微光。他們以生命為火把,照亮民族前行的方向;他們用信仰鋪就道路,讓后人得以在荊棘中踏出坦途。我們永遠銘記:趙一曼受盡酷刑仍高呼“我的主義、我的信念,絕不更改”;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在飛機失事前與警衛(wèi)員緊抱護住絕密文件,焦灼殘骸中兩人的身軀化為共和國科技崛起的基石;戍邊英雄陳紅軍和他的戰(zhàn)友們誓死捍衛(wèi)祖國領土的赤膽忠誠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zhàn)斗精神,還有那些在抗洪搶險、火災救援中英勇獻身的戰(zhàn)士們……今天,我們緬懷英烈,銘記“來時路”,不是沉湎于過去,而是讓記憶成為腳下的力量,沿著這些路標用生命指引的方向,走成一片開闊的光明。
緬懷英烈,傳承紅色基因?;赝倌觑L雨歷程,我們總會看到那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集體敘事,從李大釗“鐵肩擔道義”的覺醒吶喊,到方志敏獄中寫下《可愛的中國》;從狼牙山五壯士縱身一躍的悲壯,到抗美援朝戰(zhàn)場“冰雕連”的無聲堅守——這些片段共同構成了民族救亡圖存的史詩。據(jù)統(tǒng)計,近代以來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其中有名可考的僅196萬余人。每一滴鮮血都在提醒:今天的山河無恙,是先烈用“向死而生”的抉擇換來的,他們詮釋的是“真理高于生命”的信念,“俯首甘為孺子?!钡某跣?,突破桎梏的智慧和勇氣。當英烈的名字化作山河的一部分,他們的精神便成為民族永不停息的脈搏,他們的紅色基因便成為我們永遠追隨的精神豐碑。今天,我們緬懷英烈,傳承紅色基因,不僅是對歷史的深切回望,更是對民族精神根脈的守護與延續(xù)。我們不是簡單的承繼者,而是讓精神長河永遠奔騰的接力人——這或許是對先烈們最深沉的告慰。
山河不忘英雄名,薪火傳遞代代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崇尚英雄才會產(chǎn)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今天,中國正在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讓我們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賡續(xù)紅色基因,不辜負先烈們的期望,汲取先輩們的智慧和力量,延續(xù)和弘揚英烈們的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戮力同心,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作者 闞亞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