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bd id="9kdmb"></kbd>
            當前位置: 安徽新聞網(wǎng) > 要聞
            一趟從明清風貌追溯至楚風漢韻的歷史之旅由這里啟程——
            【文化中國行】走進“活著”的壽縣古城
            來源: 安徽新聞網(wǎng)-安徽日報 2025-04-10 07:30:25 責編: 徐文娟

            楚金幣文創(chuàng)。本報記者 徐旻昊 攝

            壽縣古城一角。本報記者 徐旻昊 攝

            壽縣古城。視覺中國供圖

            壽縣古城賓陽門前的牛肉湯店內(nèi),湯鍋熱氣騰騰,掌勺的師傅一心熬湯;門前人來人往,收銀的周錦萍卻是心直口快:“我喜歡和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們聊天,宣傳自己的家鄉(xiāng),宣傳我們的特色美食?!辟e陽之門,迎接賓客,當?shù)厝说暮每椭?、迎賓之禮,似乎首先融入這一碗牛肉湯了。

            一排店鋪前面的小廣場,見證了附近居民午后的時光,也見證了四海游客繁忙的旅程。一輛接著一輛的觀光車,將游客從通淝門送至賓陽門,古城之旅由此開始,從楚風漢韻到明清風貌的歷史之旅也由此開始。

            “年代感”和“硬科技”

            磚石成傳奇

            來訪的游客早已做足了功課:賓陽門,是壽縣古城墻中保存最為完好、人文歷史內(nèi)涵最為豐富的一個大門。從這里登臨城樓,大家充滿期待。講解員蔣春帆介紹:“眼前看到的這個城墻重建于北宋熙寧年間,重修于南宋嘉定年間,距離今天已經(jīng)過去了900多年。城墻下部是條石壘砌,采用壽縣八公山的原石,上部的磚則是明清時期維修時使用的磚塊?!辈煌瑲v史時期的建筑材料歷經(jīng)風霜依舊鮮活,“筑造城邦”亦為“鑄就歷史”,這一方古城墻體現(xiàn)了文化遺產(chǎn)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如何探索古城墻背后的故事?壽縣文史專家李鳳鑫帶領(lǐng)記者走了一遍。他指著古城墻所保留下來的銘文磚告訴記者,東門留下的歷史信息是最多的。壽縣古城墻中,字磚并不多,大多集中于城墻東南角這一區(qū)域?!皦劭h的古城墻,應該可以說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宋代土坡戰(zhàn)城?!崩铠P鑫說。什么是“土坡戰(zhàn)城”?墻的內(nèi)側(cè)是斜坡式,在中國城市建造史上,其學名就叫“土坡戰(zhàn)城”,用于軍事防御。壽縣地處南北交界,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此后的年代里,黃河奪淮,城墻又需增加防洪功能。抵御戰(zhàn)事、防范洪水,成為筑城的兩大目標。

            古城墻為何能夠完好保存至今?李鳳鑫介紹,北宋之前,城墻破壞得比較厲害,后來為了抵抗金兵的入侵,對古城進行了重筑,南城墻北移300米,城內(nèi)面積縮小,城墻墻體加固,并運用了新的建筑改良工藝,這對于宋代城墻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古城防水體系,如月壩等設(shè)施,均為明代所建。據(jù)記載,明代此地發(fā)生大小水患40多次,為了保護古城,就要增強其防洪功能,一方面通過月壩將城內(nèi)的積水排出去,另一方面在城墻外側(cè)增設(shè)磚石墻。

            從北宋到元明清這個時間段,城墻歷代都有損毀,而歷代都有修葺,四個城門的磚砌,使用了糯米汁、石灰、桐油等黏合劑,凝固以后強度很高。中國古代建筑體現(xiàn)出技術(shù)與智慧的完美結(jié)合,令人嘆為觀止。

            “去參觀”和“當主角”

            看景也入景

            “春暖花開了,研學團都過來了。”游人們喜歡站在城墻下,聆聽古城墻的風雨歷程,蔣春帆等講解員們開始忙碌起來。“自從2023年壽縣文旅火爆出圈,兩年來我們一直比較忙碌,但是忙得非常高興,因為自己的家鄉(xiāng)慢慢地被大家所熟知?!笔Y春帆說。

            游人們的盡興,來自古城墻的豐富信息,來自講解員們的專業(yè)講解,或許也來自依托古城墻所打造的“柔性服務”。

            城樓下、甕城內(nèi),中間是通道,兩邊的空地是甕城的精髓所在,能呈現(xiàn)什么?記者在這兒看見了一方小舞臺,這是春節(jié)演藝活動留下的設(shè)施而并未拆除,人人可以上臺“當主角”。循著歌聲而去,記者見到了一支民間藝術(shù)團。他們剛剛參加了在壽縣八公山鄉(xiāng)舉辦的春季“村晚”,上演“壓軸戲”,此后在周邊游覽觀光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小舞臺。團長李玲說:“桃花、梨花、油菜花,風景迷人;甕城內(nèi)的小舞臺,同樣迷人。我們把音響支上,唱上一曲,抒發(fā)一下感情。”

            看景也入景,游覽亦沉浸。壽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胡悅介紹:“立足于壽縣的一些資源和特色,我們策劃了一批活動。包括已經(jīng)結(jié)束了的春季‘村晚’,還有八公山民俗活動暨壽州古城物資交流大會、第十二屆古玩藏品交流會、八公山梨花詩會暨2023—2024年度壽縣文藝精品獎頒獎典禮、八公山豆腐文化交流會、中華音樂節(jié)萬人徒步八公山以及安豐塘龍舟大賽,這些都是圍繞著春季也就是3月至5月開展或準備開展的系列活動。”文旅活動的創(chuàng)意性,不斷調(diào)動參與者的積極性。

            “古城墻”和“楚文化”

            跨時空對話

            “甕城、斗城和方城,你們走進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咱們博物館的大門設(shè)計與壽縣老城門的空間格局類似,同時,楚博整體建筑模式又是楚風高臺式建筑?!弊哌M位于壽春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nèi)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館,該館副館長朱遠俊向記者提到了“古城墻”和“楚文化”的“鏈接”。楚博2024年入館觀眾總量約為90萬人次,2024年和2023年基本持平。游客多了,游客關(guān)注點也更多了。

            當然,更多的游客和網(wǎng)友詢問,這里為何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館?朱遠俊說,壽縣出土了鄂君啟金節(jié)、楚金幣、楚大鼎等大量珍貴文物,以壽春為都,只有短短的18年,卻是楚人經(jīng)營江淮400年的蓄勢,是楚文化最后的積淀。20世紀30年代,李三孤堆楚王墓的發(fā)現(xiàn),拉開了楚文化研究的序幕。多年以后,武王墩墓進行的科學考古發(fā)掘,使兩處墓葬中的文物跨越歷史時空得以“相見”,使淮上楚史構(gòu)成“閉環(huán)”,使這一條從“王城”到“王陵”的文化線路成為焦點。

            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營建了一座龐大的、規(guī)整的楚國都城,曾經(jīng)送別楚國的夕陽、迎來漢文化的曙光,曾經(jīng)在風云際會中走過宋元明清的歷史長河。胡悅說:“需要域內(nèi)文物的集中保護和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fā)?!被瓷蠚v史的豐厚,如何助力跨越地域、穿越時空的文化旅游線路、文化旅游核心區(qū)的呈現(xiàn),這是人們所期待的。

            (記者 晉文婧)

              相關(guān)新聞
            國內(nèi)首套二氧化碳基新材料連續(xù)化生產(chǎn)裝置投產(chǎn)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无码中文字幕在线专区,亚洲综合在线香蕉 91 传媒国产午夜福利一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1. <kbd id="9kdmb"></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