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路變成了鄉(xiāng)村公路,臭水溝變成了清水河,村民休閑活動廣場也熱鬧起來……三年來,潁州區(qū)袁集鎮(zhèn)張?zhí)蒙鐓^(qū)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問及原因,村民們說,這是因為社區(qū)來了一支“親切又能干”的駐村扶貧工作隊。 “每次走訪時,都要帶上一支筆、一本本子?!?張?zhí)蒙鐓^(qū)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劉少峰介紹,工作隊駐村以來,針對貧困家庭,采取因人因戶施策的方式助其脫貧。 兩年前,80多歲村民韓書連的兒子發(fā)生意外落下殘疾,兒媳離家,丟下3個未成年的孩子,全家致貧。駐村工作隊來后,幫韓書連把6畝地流轉出去,年收入五六千元。老人的兒子身體慢慢康復后,社區(qū)介紹他到公益崗位當保潔員。此外,他們一家還享受了系列扶貧政策,生活穩(wěn)定下來。 讓貧困戶脫貧有門路,是張?zhí)蒙鐓^(qū)駐村工作隊的工作重點。 駐村工作隊隊長兼村第一書記鐘樹華介紹,駐村工作隊發(fā)現,社區(qū)多處溝河塘漂浮著垃圾,污染環(huán)境,浪費了資源。于是,他們向選派單位爭取幫扶資金22萬元,進行溝河塘綜合治理。治理后,社區(qū)引來了水產養(yǎng)殖和蓮藕、茭白種植等一批村集體特色種養(yǎng)業(yè)項目,讓昔日溝河塘變成了“聚寶盆”。經協(xié)調,目前全村規(guī)模流轉土地2000余畝,不僅讓貧困戶有了固定的土地租金,還提供了大量就業(yè)崗位。 多措并舉之下,張?zhí)蒙鐓^(qū)集體經濟收入由2016年4.41萬元提升到2019年的48萬余元。2017年,順利脫貧出列。 “這條路以前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到下雨下雪就不好走,現在修成了水泥路,娃們上學方便多了?!笨粗鴱?zhí)蒙鐓^(qū)通往袁集中學的前宋路,負責保潔的程守福老人,連聲說扶貧政策好。 社區(qū)人口較多,但長期以來一直缺少公共活動場所。2017年,駐村隊爭取園區(qū)幫扶資金,新建700平方米村民活動廣場;2019年,駐村隊爭取幫扶資金,利用廢舊綠化磚建成一座1200多平方米的村民休閑活動廣場,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鐘樹華介紹,他們駐村后,積極申請幫扶資金,完善了黨群活動中心、新建維修道路、興修水利、改造危橋、修建村民休閑活動廣場等,極大提升了村內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水平。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