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bd id="9kdmb"></kbd>

            搜索

            王家壩:風雨如磐自從容

            2020-9-12 10:17| 編輯: 謝珊珊 | 查看: 81202| 評論: 0|原作者: 馬路|來自: 阜陽日報

              說起王家壩,人們所指的多是一座閘。
              
              王家壩閘已經(jīng)67歲了,雖是已近古稀,但依然神采奕奕。它有兩段光輝的歷史,或者也可以說兩次不屈的生命。1953年人們在這里建成第一座分洪閘,服役50年后,2003年因閘體老化拆除重建;次年底新閘竣工,仍名為王家壩,依然是“千里淮河第一閘”,擔負著守護淮河中下游億萬生靈的艱巨任務。
              
              王家壩同時也是一個小鎮(zhèn),本來叫崔集鄉(xiāng),地處安徽省阜南縣南部。這里瀕臨淮河,屬淮河上中游接合部,因為淮河的連接,又是“兩省三縣三河”( 兩省即豫皖,三縣即阜南、固始、淮濱,三河即淮河、洪河、白鷺河)的交匯地帶。由于這一帶地勢低洼,歷史上飽受水患侵擾。每年梅雨季節(jié),淮河流域往往暴雨成災,加之淮河支流眾多,干流上游因為地勢高,落差大,水流急,所以防洪的壓力就??;中游王家壩一帶,地勢平緩,水流減緩,因此單位時間內(nèi)分洪泄洪壓力就陡然增大。王家壩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天命攸歸,同時也注定了它頗具悲壯色彩的行蓄洪功能。這是自然和理智共同的選擇,也是王家壩人坦蕩又堅定的歷史擔當。
              
              不知道王家壩的名字是怎么來的。猜想在當初,這里應該有一座高高的堤壩,先人們?yōu)榱吮Wo家園、封堵洪水而筑土為壩。后來建了閘,于是命名王家壩閘,于是又有了王家壩鎮(zhèn)。人們之所以賦予它這樣一個響亮大氣的名字,我想里面一定包含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膽氣、祈禱和祝福。
              
              然而自然總有其自然的邏輯,也必然以其固有的方式運行。“千里淮河第一閘”盡管威武聳峙,儀態(tài)莊嚴,卻也并不能拒災害于門外。相反,面對隨時洶涌而至的滾滾洪流,它必然也必須挺身而出。據(jù)統(tǒng)計,從1953年到今年7月20日,67年間王家壩閘共開閘蓄洪16次,蓄洪區(qū)平均4年就要付出一次拋家別舍的巨大犧牲!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鄉(xiāng)土社會,國人尤重家國觀念和故土情懷。在王家壩,每一次拋舍固然預示著下一次的重建,而每一次的重建卻又無法預料下一次的拋舍,如此循環(huán)往復實在是對王家壩人的特殊考驗。
              
              然而這就是現(xiàn)實,也是一個民族面對大江大河,為了繁衍生息而必須作出回答的重大命題。對于王家壩,對于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淳樸農(nóng)民而言,或許,一次次洪水的沖刷洗禮,早已“慣看了秋月春風”;他們身上有壓力,肩頭有責任,更重要的,是心里有希望。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千百年來,雖然年年不是水災就是旱災,然而這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卻怎么也不舍得離開生養(yǎng)于斯的黃土地,依然用這樣一句飽含赤誠的話語告慰自己和子孫,世代相沿,莫不如此。洪水來了,他們不得不暫時離開;洪水退去,他們又投入更大的雄心與熱情重建家園。在蒙洼蓄洪區(qū),阜南和潁上兩縣大約100多座莊臺成為人與自然抗爭的見證和景觀。所謂莊臺,早期就是人們?yōu)榱说钟樗?,依靠肩挑手提、硪夯磙碾而筑起的一個個高聳的梯形土臺,然后在上面建房造屋,飼養(yǎng)畜禽,繁衍生息。時至今日,在政府的大力引導下,莊臺改造成為永不停息的現(xiàn)在進行時,其防洪抗災、美化宜居功能也日益彰顯,甚至形成一種獨具地域特點的莊臺文化。
              
              據(jù)史料記載,阜南境內(nèi)淮河岸邊屬內(nèi)陸開發(fā)較早地區(qū),這里先后發(fā)現(xiàn)了萬溝遺址、賀勝臺遺址和古城子遺址,并發(fā)掘出土了數(shù)量可觀的石斧、石錛、石刀、石鏃等石器,以及陶壇、陶、陶坊等陶器,證明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而且從遺址斷面來看,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知道筑土為臺以抵御自然災害。如今阜南的黃崗柳編和郜臺板鴨等特產(chǎn),想來就是當?shù)厝嗣衤斆鞑胖堑膽?zhàn)利品——這兩種東西,都是因水而生,靠水而長,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因地制宜,最終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又一個響當當?shù)闹赂黄放啤?/div>
              
              休戚無懼風浪起,一任瀟瀟滿江天。猶記10年前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淮河防汛抗洪工作時,曾高度概況了“王家壩精神”, 即“舍小家、為大家的顧全大局精神;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自強不息精神;軍民團結(jié)、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濟精神;就是尊重規(guī)律、綜合防治的科學治水精神”,這是對王家壩精神的肯定與褒獎,也是對王家壩乃至阜陽人民的肯定和褒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我看來,王家壩精神的關鍵所在,就是“舍小家為大家” 的犧牲精神。這種精神,向來不憚以洶涌的淚水而矯飾蕓蕓眾生對于土地家園的純樸感情。事實上,如果放眼更為廣闊的時空,在大自然面前,每一個暴雨成災、洪水肆虐的年份,每一條大江大河都有為防洪而奔波的身影,都有為泄洪而打開的閘門,都有為蓄洪而淹沒的土地……祖國之大,億萬之眾,王家壩只是祖國的防洪大堤上默默付出而又沉穩(wěn)堅強的一段。
              
              王家壩是蒙洼蓄洪區(qū)“千里淮河第一閘”的標志。它見證了淮河兒女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體現(xiàn)了蒙洼蓄洪區(qū)的群眾“舍小家為大家、舍局部為全局”的“王家壩精神”底色,以及無私無懼、勇于擔當?shù)姆瞰I情懷。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相關分類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

            返回頂部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无码中文字幕在线专区,亚洲综合在线香蕉 91 传媒国产午夜福利一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1. <kbd id="9kdmb"></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