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阜陽坐火車向南,途經(jīng)阜南,第三站就來到了家鄉(xiāng)河南淮濱,行程約1個小時。這是90后特崗教師楊曉慢的團圓之路。今年中秋,她將再次踏上這段熟悉的旅程。家里有年邁的父母、公公婆婆,歡呼雀躍的女兒,還有想念已久的家鄉(xiāng)味道。 雖然人不齊,但她一直期待著這場難得的團圓。 以校為家的“知心姐姐” 我出生在淮濱縣一個靠近淮河的村莊,大學畢業(yè)后,來到潁東區(qū)正午鎮(zhèn)中心學校,成為一名特崗教師。 作為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我以校為家,因為跟孩子們接觸得多,漸漸成了學生口中的“知心姐姐”。 因為不能?;丶?,對于家庭,總是飽含思念。 我的爸爸也是一名教師,我還有三個姐姐。家里有十多畝地,因為爸爸工作忙,全靠媽媽和姐姐種。后來姐姐們外出打工、成家,農(nóng)活就全落在媽媽身上。 我工作后,父母年紀也大了。為讓他們少操勞一點,每次放假回家,我都會讓媽媽歇著,給他們做頓飯。 幾年前,我經(jīng)人介紹,與一名軍人結(jié)了婚。他遠在吉林,我的心里又多了份牽掛。 難得的團圓身在異地,與家人團圓是最向往、最幸福的事。 其實,在我記憶中,在家中度過的每一個中秋節(jié),連空氣中都是香甜的味道?;礊I盛產(chǎn)板栗,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把板栗開個口,放在水里煮熟,可甜可咸。家里還種有花生、柿樹,再配上爸爸買的蘋果、梨子、月餅,簡直是人間美味。 家中今年也種了花生,不過由于夏季的雨水,地被淹,花生是吃不上了。好在還有水稻,香噴噴的米飯,也是家鄉(xiāng)的味道。 每次,車過阜南,嗅到淮河邊的稻花香,我就知道家鄉(xiāng)越來越近了。 我一個人在學校不方便照顧孩子,就把女兒放在婆婆家。孩子正在蹦蹦跳跳的年齡,經(jīng)常央求奶奶給爸爸媽媽打視頻電話??吹脚畠禾煺婵蓯鄣男δ?,是我們最幸福的事。這次中秋,我會像往年一樣,在婆婆家吃中午飯,帶孩子到父母家吃晚飯。 雖然人不齊,但對我來說,這已經(jīng)是難得的團圓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做幾個拿手好菜,讓一家人美美地吃頓團圓飯。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