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賈玉峰(右)和妻子一起展示創(chuàng)作的“斗牛”剪紙作品。 春節(jié),闔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同時慶祝萬物生發(fā)的春天到來。 在全國各地,年俗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阜陽有句俗語:“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規(guī)矩?!蔽挥诨春游幕Φ母逢?,過年有哪些習俗呢?走,咱們?nèi)ヒ惶骄烤埂?/div> 節(jié)日“群主”——春節(jié) “春節(jié)起源于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歷史非常悠久?!备逢枎煼洞髮W教授劉宏說,春節(jié)是漢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應是一個節(jié)日群,從臘八節(jié)這天或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一直延續(xù)到元宵節(jié)之后,春節(jié)才算過完,其中以正月初一為節(jié)慶高潮,元宵節(jié)則為春節(jié)畫上一個熱烈而喜慶的句號。 十二月最后一日之夜為除夕,俗稱年三十。如遇到十二月為小月,就有二十九算三十之說。除夕的“除”字,意思是過去,“義謂舊歲至此夕而除,明日即中另換新歲也”(《辭?!罚?。 貼春聯(lián)有講究 過年有貼春聯(lián)的習俗。在阜陽, 貼春聯(lián)時,要一家人都在家才能貼,絕不能把家人貼在門外。 習慣上,先貼堂屋,再貼廚房、廂房,最后貼過道、牛欄、豬圈、水缸、糧囤。這樣由里向外的張貼順序,符合儒家修身齊家的精神。 要是頭年家里有老人去世,過年是不貼春聯(lián)的。第二年,只貼綠紙或藍紙春聯(lián)。只有到第三年才貼春聯(lián)。阜南一帶群眾,若家里有老人去世,三年不貼春聯(lián)。 一些欠債戶,三十早上就貼春聯(lián)了。春聯(lián)一貼,前來要賬的人轉(zhuǎn)身就走,不論欠多少錢,也不論多么急著用錢,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摳”人家的門神眼,對雙方都不吉利。 全家守歲,心懷敬畏 早在清康熙年間,阜陽就有貼春聯(lián)、放鞭炮、拜長輩、守歲等習俗。據(jù)康熙《潁州志》記載:“除夜:易桃符,放爆竹,爇炎于庭。先拜祖先,次尊長,余以序拜。夜分不寐,謂之守歲。” 劉宏教授介紹,守歲時,大人小孩都要心懷敬畏,說話做事要得體,要說吉祥話,營造祥和的氣氛,否則,將意味著來年不吉利。 守歲開始,老年人在屋里點燃事先放在火盆火爐上的柴禾,撒上一些松枝柏葉,熱氣騰騰,香煙繚繞。 小孩子們端出花生、瓜子、糖果等食物,大家一邊慢慢品嘗,一邊聽老人講故事,故事內(nèi)容一般是過年過節(jié)的習俗,處人處事的經(jīng)驗等。 團圓飯三道菜必不可少 據(jù)阜城北城小學退休教師、長期研究阜陽歷史文化的周世忠老人介紹,舊時,除夕這天,一些大戶人家還要在門口懸掛堂名燈。堂名燈有兩丈多高,頂端是個大紅燈,燈罩上用金字寫著堂名,紅燈里面裝有蠟燭,挺直的撐桿是油漆的,下端有底座。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青菜豆腐,夫妻團圓?!背χ挂詧F圓為樂,如有游子在外不能回家,吃年夜飯時,父母也為其擺放一副碗筷。一家人圍在一起,熱熱鬧鬧,喜氣洋洋,連懷中抱著的嬰兒也有席位和杯筷。 “在年夜飯中,除了雞、肉、蛋之外,還有三道菜必不可少?!敝苁乐艺f,一是和菜,又名什錦菜;二是魚,只擺樣子不吃,表示年年有余;三是圓子,寓合家團圓之意。要多于人數(shù),象征來年添人進口,人丁興旺。吃年夜飯時,平常不喝酒的老人和女兒、媳婦們,也心情舒暢地喝上一杯,以示喜慶歡樂。 吃罷年夜飯,晚輩們會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向晚輩派發(fā)壓歲錢,人人有份。然后一家人開始守歲,大家圍著火爐敘舊話新,品嘗茶水糕點,守歲到天明,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年三十晚上燈長明 “年三十晚上不興吹燈?!痹诟逢柕貐^(qū)的鄉(xiāng)村,人們過農(nóng)歷新年時有一個自古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民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廳)中點燃兩支紅蠟燭,紅蠟燭的中間擺上一些貢品,像雞、魚、肉等。在這段時間里,紅蠟燭不能滅掉,哪怕是平時非常節(jié)儉的人家,年三十晚上也不怕費燈油,燈要亮到天明。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