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潁東區(qū)老廟鎮(zhèn),提到退休教師范成義,沒有人不夸他好的。他自費籌建潁東區(qū)第一個村級老年協會,義務為老年人編寫歌曲,教授廣場舞、太極拳,辦編織廠為留守婦女增加收入,組織“防疫送餐”老年志愿服務隊……如今,已78歲高齡的范成義依舊在公益路上前行。
今年4月份,我市發(fā)生新一輪新冠疫情。范成義帶頭在老廟鎮(zhèn)李土橋村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反復提醒大家:“做好防護,保持距離?!贝送猓€免費為參加疫情防控的鎮(zhèn)村干部提供午餐,前后共送了一個月、200多份。
范成義是一名老黨員、退休教師,與公益結緣已有8年。2014年,范成義發(fā)起成立潁東區(qū)老廟鎮(zhèn)李土橋村孝善老年協會,義務做養(yǎng)老、敬老服務。
2016年春,為改善鄉(xiāng)村風氣,范成義辦起了農村公益老年大學,不收任何費用。起初,老年大學的創(chuàng)辦遇到了諸多困難:沒有教室,他去借民房;沒有活動場所,他拉自己的溝邊土整墊;沒有教材、筆墨紙硯,他用自己的錢和愛心人士的捐助來買;沒有辦公用具,他把自家的桌、椅、板凳、柜子運到學校。
現在,老年大學的課堂里不僅有老年人,還有年輕人,并得到了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范成義說:“我看到他們學習后變化這么大,真是打心眼里高興?!?/span>
2018年,為了加快脫貧,解決留守婦女收入問題,范成義教大家編織搖籃,并用自己的積蓄辦齊了編織所需的物品。4年來,編織為村民帶來80多萬元的收入。脫貧戶吳領、張華勤夫婦在編織上每月可掙5000元。夫妻倆感慨:“自己掙的錢花起來得勁!”
范成義的先進事跡產生了廣泛影響,他先后被評為“潁東好人”“阜陽好人”“第六屆阜陽市道德模范”等。
“為他人服務,我感到高興,更覺得光榮。只要身體允許,我會永遠堅持下去。”范成義說。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