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shí),市博物館里的“龍”還有很多,比如帶有龍紋的青花瓷、青銅鏡、玉帶鉤。今天的《尋“龍”記》,一起去看看博物館里的龍(“龍”的繁體字)、龖(dá,指龍騰飛的樣子)、龘(dá,古同龖,指龍騰飛的樣子)吧! 雙龍雙雀紋菱形銅鏡 青銅鏡 “蔡氏”銘龍虎紋鏡 魚化龍紋菱形銅鏡 雙龍雙雀紋菱形銅鏡…… “小銅鏡,大文章”。銅鏡,是古人照面的用具,別名“鑒”。銅鏡背后刻鏤的圖案與銘文,涉及相關(guān)朝代的政治、經(jīng)濟(jì)、思想、文化、社會風(fēng)尚等方方面面。 “銅鏡在很早以前就作為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备逢柺胁┪镳^館長劉建生介紹,兩漢時期,銅鏡制造業(yè)空前繁榮,銅鏡上面雕出了代表吉祥富貴的龍鳳。銅鏡上的龍鳳花紋,多以銘文“大樂富貴,宜酒食”相配,反映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此外,銅鏡中還出現(xiàn)了青龍、白虎和羽人,據(jù)考古專家分析,這類圖案展現(xiàn)了古人升天的美好愿望。 市博物館通史展廳有一面在潁上西郊出土的東漢“蔡氏”銘龍虎紋鏡,圓形的鈕座外圍飾有相對龍虎紋,龍虎軀體相互纏繞、部分疊壓在球狀鈕下。主紋區(qū)外置一周銘文:“蔡氏乍(作)鏡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保,上有辟耶(邪)白虎主圣道,長保子孫不知老?!便懳膮^(qū)外依次置短斜淺紋、三角鋸齒紋、雙淺波折紋、三角鋸齒紋圈帶。 除此之外,市博物館內(nèi)還展出了唐代雙龍雙雀紋菱形銅鏡、月宮海龍雙鸞銜綬紋葵形銅鏡,宋代的魚化龍紋菱形銅鏡等。 白玉龍鉤 玉帶鉤 青玉龍鉤、白玉龍鉤、龍翠鉤……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上的掛鉤,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皮帶卡,主要用于鉤系束腰的革帶,多為男性使用。古代人們使用帶鉤,不僅為日常所需,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是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所用的帶鉤甚為精美。 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址中,就有多件玉帶鉤出土,常位于人體骨架下面。春秋戰(zhàn)國至漢代,玉帶鉤數(shù)量大增,造型、工藝亦更精美。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帶鉤數(shù)量銳減,一直延續(xù)到唐宋時期。到了元明清,玉帶鉤的制作開始回升,出土和傳世的數(shù)量很多。該時期的玉帶鉤已發(fā)展成為身份、地位、財(cái)富的象征。明清時代的玉帶鉤一般都有花草、動物的浮雕和立雕,鉤首多為龍頭形,以龍螭紋相組合的龍帶鉤最為精美。 市博物館通史展廳展出的玉帶鉤均為清代,包括青玉龍鉤、白玉龍鉤、龍翠鉤、龍形玉帶鉤和盤龍玉帶鉤。其中,青玉龍鉤呈長條形,體表有沁。鉤首為龍首形,龍雙角后揚(yáng),粗眉翻卷,雙目微突,龍嘴鏤空狀。鉤身長而微曲,腹部浮雕一引頸爬行的螭龍,與鉤首的回首龍首相對。螭龍細(xì)長,五官清晰,長胡須,背刻雙陰線,長尾分叉外卷,四肢弓曲伏地。鉤背琢有橢圓形矮鈕。而白玉龍鉤鉤首為龍首回望狀,龍頭寬扁,闊嘴微張,眉眼突起,雙耳后抿。鉤身弧曲,腹部浮雕一引頸爬伏的螭龍,背部有矮圓鉤鈕。 鐵口足青花龍紋瓷爐 青花瓷 飛龍凈水瓷杯、云龍凈水瓷盂、龍紋瓷罐…… 青花瓷,作為中國陶瓷史上的珍寶,承載了千年的文化積淀和工藝傳承。 市博物館里有關(guān)龍的青花瓷展品,都是清代的,包括青花飛龍凈水瓷杯、青花云龍凈水瓷盂、青花龍紋瓷罐、青花人物龍紋瓷碗、龍泉青釉刻劃花瓷盤等。 清代青花瓷、釉里紅瓷,還有一些彩瓷中均有龍紋的身影。劉建生介紹,龍紋是清代官窯瓷器比較常見的紋飾之一。這些青花瓷上的龍紋,繼承了明代的精致,并加入了更多創(chuàng)新。龍紋表現(xiàn)出非常精湛的繪畫技巧,線條流暢,細(xì)節(jié)清晰。不僅如此,清代龍紋融合了傳統(tǒng)元素和新穎的裝飾,如鳳凰、蝙蝠等元素。清代的青花瓷可以采用多種顏色,不僅有青花,還有紅彩、綠彩等多彩表現(xiàn)。 “現(xiàn)在看來,清代的龍紋青花瓷官民皆可用。”阜陽市博物館保管部主任黃海燕介紹,目前該館展出的青花瓷都是生活用品,比如青花云龍凈水瓷盂就是古人用于接漱口水的一種容器。瓷盤、瓷罐、瓷碗、瓷杯等用具可以作炊器、飲器、盛器用,或做裝飾品。 |
歡迎關(guān)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