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9時50分,滿載阜陽柳編等工藝品的81315次集裝箱班列從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鳴笛啟程,駛向寧波舟山港。 這是該物流港正式運營后發(fā)出的首趟貨物班列,標志著皖北地區(qū)首個現代化鐵路物流樞紐正式投入運營,對完善皖北地區(qū)物流體系、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加快皖北全面振興等具有重要意義。 皖北首個現代化鐵路物流樞紐建成投運 物流港是指通過集中海、陸、空等多種運輸方式,實現貨物的集散、轉運和配送,同時提供倉儲、包裝、分揀等增值服務,意在降低物流成本、推動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 總投資60余億元的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由阜陽市和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是集生產、儲存、分揀理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公鐵水”聯運貨場,定位為“服務雙循環(huán)發(fā)展格局的區(qū)域班列集結地、聯動長三角與中原城市群的多式聯運綜合樞紐、皖北開放合作新高地、支撐阜陽城市圈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引擎”。 該物流港2023年開工建設,先期啟動鐵路作業(yè)區(qū)和陸港核心區(qū)。其中,鐵路作業(yè)區(qū)設集裝箱裝卸線2條、怕濕貨物裝卸線2條,預留集裝箱裝卸線4條、小汽車裝卸線2條,可滿足成件包裝、商品車以及集裝箱等貨物運輸需求;物流部分建設內容主要為進出港大道、陸港大道及七大功能區(qū)。 作為阜陽市與國鐵上海局集團合作共建的示范性、標桿性項目,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項目從規(guī)劃到運營僅用18個月,填補了皖北地區(qū)現代化鐵路物流樞紐空白。 有關人士分析,建設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的重要意義,不亞于當年的重大交通項目“大京九”。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來看,“大京九”為阜陽對外開放和經濟振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從未來發(fā)展的角度看,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將接力“大京九”,為阜陽新一輪對外開放和經濟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變“過路經濟”為“落地經濟” 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運營后,依托阜陽北編組站的解編能力,可直接裝卸本地貨物,實現從“零卸車”到“中轉站”的轉變。 阜陽北編組站地處京九大通道的中部“咽喉”地帶,連接京九、青阜、漯阜、阜六、阜淮5條鐵路線,是路網“一主兩翼”運輸戰(zhàn)略中二通道的重要節(jié)點,屬于全國特大型路網性綜合編組站。 “利用其獨有的組編、解編能力,物流港作業(yè)效率具有明顯優(yōu)勢?!眹F上海局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物流港集裝箱作業(yè)區(qū)最大容量為1464個集裝箱,能夠開辦中歐(中亞)班列、海鐵聯運專線及鄉(xiāng)村振興糧食班列等多條物流通道。 據介紹,開通專線后,與公路運輸相比,阜陽本地企業(yè)的物流成本節(jié)約65%以上,運輸程序也大幅簡化。出口至歐美的貨物,若通過公路運輸至港口,通常需要20天左右,而采用海鐵聯運模式,時間可縮短至12到14天,效率顯著提升。 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全面建成運營后,將與阜陽潁泉港、三角洲航運樞紐船閘、鐵路網、高速路網和國省干道、江淮干線“黃金水道”等共同構成“鐵公水”多式聯運體系,輻射帶動以阜陽為中心的150公里6500萬人,推動阜陽從交通樞紐向物流樞紐、市場樞紐、經濟樞紐“轉身”,從“過路經濟”向“落地經濟”轉變。 構建鐵公機水“四位一體”物流體系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 發(fā)揮阜陽日益凸顯的交通優(yōu)勢,市委、市政府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提出了“加快構建鐵公機水‘四位一體’現代綜合交通物流體系和對外開放平臺”的重大工作部署,持續(xù)加大綜合交通物流體系建設,以鐵公機水為代表的城市基礎設施排名全國第25位、安徽第2位,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于去年獲批建設。 眼下,阜陽正加快建設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雙核四極”港口群、三角洲防洪航運交通生態(tài)補水“四大工程”等重點項目,大力推進總投資超600億元的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加速構建“支撐阜陽、帶動皖北、呼應合肥”的鐵公機水“四位一體”現代綜合交通物流體系和對外開放平臺,著力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江淮干線航運樞紐、皖北鐵水聯運中心,努力在服務全省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