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咚咚咚……”昨夜夢中,耳邊似乎又響起撥浪鼓的響聲。那熟悉的吆喝聲一直在我耳邊縈繞,揮之不去。
那時候,蒙洼131個莊臺上即使代銷點也寥寥無幾。每個代銷點,盡管所售商品物美價廉卻乏人問津,因為蒙洼人囊中羞澀。小孩子沒有零花錢,春節(jié)才能得到一兩角錢的壓歲錢,隨即又被爹娘要走,以解生活之需,所以代銷點生意門可羅雀。
記憶中生意最興隆的要數(shù)那些賣糯米糕的貨郎了。貨郎拉著架子車,走村串巷。車上放著一只鑲著玻璃框的大木箱,分為好幾層,里面應(yīng)有盡有:花花綠綠的頭繩、頂針兒木梳小鏡子、大別針小別針……林林總總,像極了潘多拉的魔盒??蛇@些對我的誘惑力都不是很大。我更在意的是車尾放的一大塑料袋糯米糕,極具誘惑力。每天那些貨郎拉著架子車,手里拿著一個撥浪鼓,邊走邊撥楞著“咚咚,咚咚咚……”
有的巧嘴貨郎吆喝道:“撥浪鼓搖三搖,鄉(xiāng)里大姐都來瞧,買大針買二針,還有你喜愛的繡花針。糯米糖糯米糕老人吃了不彎腰,糯米糕糯米糖孩子吃了不嘔娘……”這聲音高亢嘹亮,魔力也很大。每每聽到這樣的吆喝聲,大姑娘、小媳婦、老太太、小孩子,如同過年一般都會蜂擁而至。我們小孩子在家里河邊上來回穿梭,撿丟在河邊的麻絨,把家里的麻繩頭、破鞋底犄角旮旯里都找出來,目的就是多換一片糯米糕。那糯米糕是圓片,有水杯蓋內(nèi)徑大小,晶瑩剔透的白色,入口即化,霎時五臟六腑被甜味慰貼得極為舒服。
依稀記得我8歲那年臘月,一個大雪紛飛的傍晚,我家已經(jīng)吃過晚飯。一位年輕的貨郎慌里慌張地敲開我家的門。“大爺,孩子肚子脹疼,能不能給一碗熱水喝?”“孩子在哪兒呢?”我爺爺問道。順著那漢子手指的方向,我看見門口的架子車上堆滿了換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中間一床看不出顏色的被子里,躺著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男孩。我爺爺伸手一摸,孩子的肚子鼓得像氣球,用手一拍有“噔噔”的聲音。“咋這么不小心?是灌涼風(fēng)引起的,趕緊給孩子抱進來?!睜敔敳桓业R,找了一把艾草,點燃后灸了小孩子的肚子。煙霧繚繞中,空氣里氤氳著艾草的藥香。俺娘熬了蘿卜姜湯水,給那個男孩喂下。雪越下越大,爺爺又安排父子倆住下來。兩天后孩子痊愈了,父子倆才依依不舍地跟我們?nèi)业绖e。
1981年我在鎮(zhèn)上上初三,同樣是在冬天,只是那天沒有下雪。那個叔叔又來了,這次在我家住了1個晚上,給我們留下了好多糯米糕。叔叔臨走對我爺爺說:“大爺,這也許是我最后一次來賣糯米糕了。如今土地到戶,家里生活好了許多。我這次來就是順便看看你,過了春節(jié)我就要去廣東打工了……”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這位貨郎,也再沒有聽到那誘人的吆喝聲。
今年5月再次到蒙洼采風(fēng),過去的小商店,變成了莊臺愛心超市。
愛心超市采用網(wǎng)絡(luò)營銷模式,方便快捷。村里貧困戶飼養(yǎng)的土雞、牛羊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進了愛心小超市,不出家門就有銷路了。消費扶貧讓蒙洼貧困戶的農(nóng)產(chǎn)品可以集中展示、推介,不僅賣得出去,而且“俏”了起來。老觀鄉(xiāng)康湖村的“扶貧小超市”和“愛心專柜”為該村貧困戶的“俏農(nóng)貨”搭起了助銷平臺,是實實在在的扶貧新路、惠民之舉。
那天,我進超市買糯米糕,店主告訴我,批發(fā)商斷貨。小小的糯米糕竟然成了奢侈品,我只好在腦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著糯米糕的美味。
糯米糕如今已經(jīng)是安徽的支柱產(chǎn)業(yè),開發(fā)出了多種產(chǎn)品,新產(chǎn)品有糯米糖、雪米餅等幾十種,不但銷售到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還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已經(jīng)供不應(yīng)求,難怪小店會斷貨。技術(shù)人員鼠標一點,網(wǎng)上訂單就完成了,哪里還需要走街串巷呢?
時光荏苒,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糯米糕是我們小孩子的稀罕物。40年后,物資豐盈的今天,升級的糯米糕再次成為市場熱銷食品。
上世紀70年代賣貨郎的吆喝聲,在今天的莊臺已經(jīng)聽不到了。但那響亮而悠長的吆喝聲,卻時常在我的記憶深處一遍又一遍響起。 |
歡迎關(guān)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