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年末歲尾,當“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被國家語言資源檢測與研究中心公布,年度最具網絡特色的“漢語盤點”活動,迅疾登上熱搜,一時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在這個造梗年代,新興流行語像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家有零零后,每次與他溝通聊天,時不時冒出的“YYDS、MZ”,總在刷新著我的“大腦詞匯庫”,讓我這個喜歡“純正語言”又好閱讀碼字的70后母親,頗有些“破防”了之感。其實這些趣味生動的網絡語,細品還真是“共情感”十足,也讓生活中與之有強烈鏈接的場景倏然躍于眼前。 2021年7月1日是黨的百年華誕,我有幸參加了一場肢殘人“體驗上海溫度”的紅色之旅。當輪椅轉動至中共一大會址,進入那一座座石庫門建筑中,猶如回到了那個風雨如磐的“覺醒年代”。在黨的創(chuàng)建史上有突出貢獻的“南陳北李”塑像前,講解員聲情并茂地講解了他們“相約建黨”的那段歷史佳話。進入一座展廳,猶如穿越時空回到了當年的法租界望志路106號,觀看那場浸入式裸眼3D視頻,當年的“與會者”竟重現眼前,他們圍桌討論,共商大計,氣氛熱烈。行至大廳,在這早期黨組織星火初燃之地,看到大屏幕上,一批批懷抱夢想、肩負使命的年輕人曾在此宣誓入黨,握緊右拳,他們鏗鏘有力地高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div> 這一年,發(fā)生了太多令人感動而淚目的事。張桂梅這位教育者的楷模,她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改變了眾多山區(qū)女子的命運,面對記者采訪:“您最近身體怎么樣?”被十多種病痛折磨的她,揮動著纏滿膠布的手笑道:“還行”;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舉國哀傷,民眾齊悼,那句“一日三餐,米香彌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當奧運健兒楊倩在東京攬得首枚金牌,射擊傳奇許海峰在祝福中來了句“YYDS”,于是,在全紅嬋決賽跳出三個滿分,蘇炳添打破亞洲紀錄闖入百米決賽時,視頻彈幕上“YYDS”像雪花般飛舞。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非凡時刻,讓大家的心理一次次“破防”了。 朋友欣兒在青春年少時,因一場飛來橫禍被困宥輪椅,經歷了漫長如暗夜的低谷療愈期后,原本最應該選擇“躺平”的她,卻開啟了一場人生的蝶變與逆襲。她自學完成了漢語言文學本科學歷,又過關斬將進入一家國企從事文員工作,可悲催的是被“人精”加“戲精”的同事冷落排擠,在他們的“冷暴力”中,原本就孤單的欣兒,活成了“獨行俠”。但逆境最能磨礪心智激活自我小宇宙,幾年中,欣兒在文字的世界里深耕細作,她的文章遍布期刊和報紙。文字于她,如浩淼深海中的一葉扁舟,渡她一步步駛向人生的柳暗花明處。 這是一個追求個性與自我發(fā)展的年代,有時人們更喜歡用獨屬于自己的差異化方式來表達,這種靈感乍現如“風行草上”的快意語言,有時像給苦樂參半的生活注入了一味調料品,讓人逗趣,給人共情,也讓緊繃的心靈之弦一點點松懈下來。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