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bd id="9kdmb"></kbd>

            搜索
            阜陽新聞網(wǎng) 首頁 阜陽 查看內(nèi)容

            只為記住鄉(xiāng)愁傳家風

            2022-4-25 08:07| 編輯: 劉黎 | 查看: 142823| 評論: 0|原作者: 記者 任剛 通訊員 冷雨蒙 田鋆生/文 記者 徐丹丹/攝|來自: 潁州晚報

            阜南七旬老人和宗親走訪多地、歷經(jīng)14年完成家譜

                在阜南縣鹿城鎮(zhèn)冷寨社區(qū),立有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以紅漆書寫著“冷寨孜”三個大字。今年以來,經(jīng)常會在那里看到這樣的一幕幕:清晨,一位老人帶著抹布擦拭石碑;傍晚,孩子放學后,他就會給孩子們講講家譜的故事,以及冷寨傳承的家風:勤儉美德世代傳,尊老愛幼孝為先……老人就是76歲的冷金龍,這塊石碑是他自費所立;他們說的家譜,是他和部分宗親走訪多地、歷經(jīng)14年完成。他的想法很簡單:多年以后,冷氏后人只要來此處看到這塊石碑,就會找到根之所在;翻開家譜,記住鄉(xiāng)愁,家風家訓能代代相傳。日前,記者來到那里,聽老人講述了修家譜背后的故事。
              

              退休后,發(fā)動宗親修家譜 
              一見到冷金龍老人,他就取出隨身攜帶的家譜,展示給記者看:“之所以修家譜,就是想為家風傳承做點什么?!?/div>
              
              2006年退休后,冷金龍萌發(fā)了編纂家譜的想法。讓冷金龍意外的是,他一提出這個想法,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皩τ谧嫔系墓适拢鐓^(qū)里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能說上幾段,但這些沒留下文字記載,只憑人們口頭流傳。隨著時光流逝,了解村莊舊聞的人也越來越少了,總有一天,會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崩浣瘕堈f,經(jīng)過商討,大家將編纂家譜的事最終確定了下來。
              
              于是,一個為編纂家譜而設(shè)立的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除冷金龍外,還有冷金陽、冷金川等花甲老人,加上冷大海、冷大龍、冷大喜、冷奇等十多位相對年輕的宗親,共同成為籌備委員會的核心成員。委員會的目標就一個——完成家譜的編纂!
              
              冷寨社區(qū)黨總支書記冷大非介紹,社區(qū)的前身先后叫冷寨孜莊、冷寨村,村里幾乎都是冷氏族人。2005年,冷寨村改名為冷寨社區(qū),目前常住人口1萬余人,其中老冷寨人有近3000人?!熬用癜徇w外出的很多,時間一長遇到族人都不知道怎么稱呼?!崩浯蠓钦f,完成冷氏家譜對凝聚人心很有意義。
              
              訪多地,在山西尋到根
              
              在當?shù)乩先说目谑鲋?,冷氏族人在當?shù)刂辽儆袔装倌甑臍v史,但這些口口相傳的說法缺乏說服力。為了寫出經(jīng)得起考究的家譜,冷金龍等人開始到全國多地奔波查找。
              
              由于冷氏屬于小姓,走訪起來特別困難。剛開始,幾位老人只要打聽到有冷氏聚居的地方便上門拜訪,希望尋找到關(guān)于冷氏起源的線索,卻一無所獲。
              
              直到2011年,在上海市圖書館,冷金龍找到了一份殘存的《冷氏家譜》,綜合冷寨社區(qū)老人們口中的傳說,尋訪到山東棗莊及日照,在那找到了部分冷氏聚集的村莊。讓冷金龍驚喜的是,在日照市的宗親處,見到了一份相對完整的家譜,由此也解開了阜南縣冷寨的起源之謎。
              
              按照查找到的線索,冷金龍等人來到了山西洪洞縣,經(jīng)過對當?shù)匚氖焚Y料的查找及鄉(xiāng)間尋訪,最終確定了阜南縣老冷寨的起源——明朝洪武年間的民間大遷移。當時,冷寨始祖從山西洪洞縣出發(fā),途經(jīng)山東分流。冷寨始祖攜二子最終來到如今的阜南縣定居,全家用心耕耘,事業(yè)有成,遂分而居之。老大留守,老二于張莊東重新建莊,稱東冷莊,由此形成東西兩冷莊。
              
              在家譜編纂中,文字功底較好的冷金陽主筆,冷金龍等人負責校對、督辦、尋訪等,從籌備到最終完成,整整用了14年時間。2020年初,這部約10萬字的家譜最終完成,社區(qū)300多戶老冷寨人家,戶均一本。
              

              傳家風,助力鄉(xiāng)風文明建設(shè)
              
              家譜即將完成之際,冷金龍又自費在社區(qū)安放了一塊石碑。他告訴記者,這塊石碑以金錢石打造,石碑地上高度約為3米,地下部分還有1米多,約7噸重。4年前,他從河南鶴壁市尋到后,最終以近3萬元的價格買下,由商家負責刻字、運輸、立碑等。
              
              如今,冷金龍自費設(shè)置的家族標識碑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匾痪?。由于距離小學比較近,經(jīng)常會有上下學的孩子從此路過,只要有空閑,老人總會和感興趣的孩子們一起,嘮嘮冷寨的起源,說說家族中的那些故事。
              
              冷金龍說,有了家譜和這塊石碑,遠在異鄉(xiāng)的游子,無論歷經(jīng)多少年,只要站在這塊土地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根。
              
              “勤儉美德世代傳,尊老愛幼孝為先;和睦禮讓鄰里事,誠信包容你我間……”翻開冷氏(冷寨)家譜,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家譜編委會編纂的70字“冷寨冷氏家訓”?!凹易V的完成,對于冷寨社區(qū)的廣大群眾來說,不僅是多了本供了解宗族起源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將大家更緊密地凝聚在一起,為家鄉(xiāng)發(fā)展齊心協(xié)力,攜手并進?!?/div>
              
              解放前為維護鄉(xiāng)親不畏強權(quán)的冷守業(yè),建國初于上甘嶺戰(zhàn)役中英勇負傷的冷大東……雖然沒有光耀千秋的歷史名人,但這些曾為家鄉(xiāng)、為百姓付出過的人物,都被一一記載于冷氏家譜之中,成為激勵族人奮發(fā)向上的力量所在。
              
              漸漸地,這股力量開始外溢,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鄉(xiāng)風文明建設(shè)。
              
              如今,冷寨社區(qū)以社區(qū)五老為核心,組建道德評議會,以冷氏家譜為紐帶,化解居民生活中的瑣事、煩心事,推進移風易俗活動深入開展,不斷促進鄉(xiāng)村精神文明建設(shè)。
              
              此外,社區(qū)每半年舉行一次“冷寨好人”表彰大會,選出社區(qū)好人、道德模范。通過常走訪、評先進、樹典型等措施,社區(qū)形成了學習先進、爭當模范的濃厚氛圍。
              
              

            歡迎關(guān)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

            返回頂部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无码中文字幕在线专区,亚洲综合在线香蕉 91 传媒国产午夜福利一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1. <kbd id="9kdmb"></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