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農業(yè)農村局獲悉,截至6月3日,全市753.7萬畝小麥基本收割完畢。今年午收工作不僅速度快,還呈現出面積、產量、品質、效益“四提升”的特點。 據統(tǒng)計,全市小麥平均單產502.6公斤,同比增加16.1公斤。其中,安徽新世紀種業(yè)“煙農999”高產示范田小麥畝均單產882.89公斤,比上年高31.84公斤,單產連續(xù)四年刷新全省紀錄。預計全市小麥總產378.8萬噸,比上年增12.3萬噸。 去年秋種,全市精選良種、適時播種,小麥生長中后期溫度、水分、光照條件適宜,早春促弱轉壯關鍵技術落實到位,以小麥赤霉病防控為重點的“一噴三防”力度空前,有力保障了午季小麥豐產豐收。 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午收前,我市制訂了農機化生產工作方案和小麥搶收應急預案,在做好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共組織2.6萬臺聯合收割機投入“三夏”會戰(zhàn)、組建80個農機應急小分隊服務搶收。針對因疫情等原因不返鄉(xiāng)人員家庭,全面建立幫扶包保機制,通過“一對一”幫扶等,確保應收早收、應收盡收。為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與種植戶牽線搭橋,推廣訂單作業(yè)、托管服務和“一條龍”作業(yè)等服務方式,幫助機手找活干、幫助農民找機用。同時,鼓勵有條件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軍、烈、孤、困、寡等家庭提供優(yōu)先、優(yōu)質、優(yōu)惠服務。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秋種,全市共建立優(yōu)質專用小麥基地600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的80%,其中品牌小麥生產基地300萬畝;建立單品種萬畝以上的示范片150個,面積達210萬畝。隨著我市專用品牌小麥的逐年增加,吸引了一批國內知名精深加工企業(yè)簽訂合作訂單,促進了小麥品質提升,實現了就地加工轉化。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