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bd id="9kdmb"></kbd>

            搜索
            阜陽新聞網(wǎng) 首頁 平原 查看內(nèi)容

            野葦草

            2021-11-26 10:27| 編輯: 劉黎 | 查看: 421594| 評論: 0|原作者: 流螢

              
              那天,我去乘公交車。當(dāng)時,沒有一個同行者,連站臺也顯得孤零零的,在烈日下沒精打采。車久久沒到,找涼蔭四處走走吧,忽然發(fā)現(xiàn)旁邊水泥電線桿子下,有一點(diǎn)綠色,很是好奇。
              
              由于綠色太渺小了,幾乎看不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我蹲下來靠近,看清楚它是一根帶骨節(jié)的植物,類似竹子的一種細(xì)草。慢慢地琢磨,對照手機(jī)上的野生植物照片看,才發(fā)現(xiàn)竟是一根葦草。
              
              蘆葦是濕地常見的植物,最喜潮濕。也不知道這一棵葦怎么回事,長在了這里。也許是鳥兒銜來的,也許是調(diào)皮孩子挖來的,也許是被誰拋棄的,總之這里一般不會有葦生長的。
              
              看看四周吧,蔚藍(lán)天空中獨(dú)有一輪驕陽在,高溫下遠(yuǎn)處樹間的鳥都不敢動彈,也不啼叫。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yàn),這種天氣里小小的葦草芽是無法生存的。也許是它運(yùn)氣好吧,是前幾日的連陰雨讓一個“棄嬰”在這里活了下來。
              
              葦草的根部有一片小小的綠苔,已經(jīng)半干??纯搭A(yù)報(bào),最近連續(xù)都是大晴天,我知道必須把它帶走,栽到池塘邊,或者河灣里,才能讓它保命。小區(qū)里正好有一口大塘,碧水清流的,如果栽到淺水沙地卵石間,一定能活。
              
              打好主意,我放棄了乘車,就輕輕把葦草從一點(diǎn)泥巴里摳出來,讓它細(xì)微的根須抓住一點(diǎn)干土。我用紙包住根須,又抓點(diǎn)老娘土,趕回了小區(qū)。來到大塘邊,看到到處是垂釣者與閑散人踏出的腳印。我想如果栽下這根嫩葦,說不定會被誰一腳踏進(jìn)泥里。
              
              猶豫了一下,折回家四處尋覓,終于找到小院樹籬下的一只廢棄小花盆。這是一個裂紋的仿青花瓷盆,很小,不過栽下這根無家可歸的小蘆草正好。無論如何,也算給了它一個小窩。我洗干凈花盆,用鵝卵石堵住盆底的漏水孔,填上了樹籬下腐葉釀成的黑泥土,把野葦草栽了進(jìn)去。摁實(shí)泥土,澆了水,放在窗臺上。
              
              由于事多,我把移栽的葦草忘了。隔日才想起來,跑到后窗臺一看,讓人欣喜。這小東西不僅沒有死,反而變得青枝綠葉。我又灑點(diǎn)水,以保證泥土滋潤。
              
              沒有事的時候,我就站在窗旁觀望自己的“作品”,看到沾著清水的葦葉滾動著水珠,柔軟的葉片如眉展開,似畫筆不經(jīng)意點(diǎn)出的幾筆,淡淡的,有模有樣,心里特別愉快。
              
              這,是一個雅致的盆景,還是一幅畫?不管是什么,總感到很有意思。一時搭手,救了一條小命,還完成了一幅精美的小畫,不是很妙嗎。正好近日借了一些古人的畫集,特別是讀了《芥子園畫譜》,心血來潮,也比葫蘆畫瓢,肆意涂鴉。中國畫源遠(yuǎn)流長,講究意境。境有自然的,也有人造的。每一個畫家都是造風(fēng)景者。我向古人學(xué)習(xí),微微一沾“花鳥”,就欲罷不能了。
              
              “人生本來一皮囊,不過飲食男女,浮生若夢,碌碌庸庸,終歸塵土。然,人有一情,則不止于覆肌膚之寒,填枯腸之饑,復(fù)有文人之求也。文學(xué)的吟唱,藝術(shù)的涂鴉,無益于生物的繁衍,然世間偏偏有些癡人,拜石為樂,洗桐為心,躊躇花前月下,徘徊山上林間,琴棋度日,書畫終生?!?/div>
              
              李安源在《芥子園畫譜》序中寫的文字,道出了文人墨客的心里話。寫字畫畫,吟詩弄文,無補(bǔ)于物質(zhì)生活,但確實(shí)是一種獨(dú)到的精神享受。
              
              近日,我把這根野葦草精心養(yǎng)起來,并移到了桌上。每天看看它,成了我的生活。一個花盆,半寸天地,猶如大河深山;一根細(xì)葦,一點(diǎn)綠色,恰似無邊濕地上蘆葦浩蕩。開窗,風(fēng)來葦動;閉窗,風(fēng)去葦靜,氣韻生動,氣象萬千,皆集于一點(diǎn)。
              
              晚上,坐在畫桌之前,沏一杯清茶,等一輪明月爬上來??纯磿?,與古今賢者對話,葦也若一聽眾,又似恭謙的童子在旁。興致來時,隨意揮筆描葦,筆尖隨著思想無限馳騁。每每至此,才感覺大千世界,不過意念一閃耳。
              
              一個花盆,一撮泥土,幾滴清水,一根葦草營造出的意境滿滿。中外美學(xué)家都認(rèn)為,生活的美并不是物質(zhì)多少決定的,而是靠心情營造。一根野葦草,也可抵良田萬畝,也能聽出海浪松濤,全在心境。此言真矣!

            歡迎關(guān)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上一篇:筆墨中的敬畏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

            返回頂部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无码中文字幕在线专区,亚洲综合在线香蕉 91 传媒国产午夜福利一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1. <kbd id="9kdmb"></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