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bd id="9kdmb"></kbd>

            搜索
            阜陽新聞網(wǎng) 首頁 平原 查看內(nèi)容

            風雨王家壩 從淮河走向秦淮河

            2023-12-15 09:23| 編輯: 謝珊珊 | 查看: 14509| 評論: 0|原作者: 記者 尚原野 實習生 李悅/文 記者 穆可亮/攝|來自: 阜陽日報

               12月15日,“新時代 新徽班 新氣象”安徽省精品劇目展演將首次走進江蘇南京紫金大劇院,由阜陽市演藝有限公司創(chuàng)作的淮北梆子戲《風雨王家壩》,也將首次亮相六朝古都,為900萬南京市民帶來一場感人至深的視覺盛宴。
              

            《風雨王家壩》彩排現(xiàn)場


              上保河南、下保江蘇,70年間16次開閘蓄洪,十余萬蒙洼兒女一次又一次讓洪水流進了自己的家園。今夜,從淮河到秦淮河,蘇皖兩省人民的目光將再度聚焦淮河防汛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王家壩閘,一起見證蒙洼和江蘇的不了情緣。
              
              淮北梆子戲《風雨王家壩》以70年來淮河流域抗洪救災為背景,描繪了蒙洼兒女自強不息的生活狀態(tài)與生命歷程,塑造了村黨支部書記柳葉、時代青年洪亮等一系列鮮活人物形象,詮釋了一代又一代王家壩人“舍小家,為大家”的王家壩精神。

              


              千里淮河第一閘
              
              “娘,娘,娘,你看我要了一碗野菜糊。娘,你張張嘴啊。娘,你說說話啊。娘、娘……”這是70年多前發(fā)生在淮河岸邊的真實一幕,接著便響起了高亢又哀怨的嗩吶聲……
              
              2021年9月29日,《風雨王家壩》參加安徽省慶祝建黨100周年新創(chuàng)優(yōu)秀劇目展演(首演),第一幕剛開場,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兩年多過去了,人們只要提到這部劇,內(nèi)心還會泛起陣陣漣漪。
              
              劇中幼年喪母的小劉根,如今已是白發(fā)蒼蒼的劉根爺。他生活的時間跨度與新中國成立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70年偉大實踐基本同步。王家壩的故事還要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說起。
              
              1194年黃河奪淮,極大改變了淮河流域原有水系形態(tài),讓淮河失去了入海尾閭。從16世紀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50年間,淮河平均每百年發(fā)生水災94次,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害河。
              
              淮河是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tǒng)治理的大河。1951年,毛澤東同志發(fā)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蒙河洼地歷史上就是蓄滯淮河洪水的場所。這年冬天,阜陽專區(qū)治淮指揮部按照“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動員阜陽、潁上、臨泉、阜南4個縣的30萬民工,在淮河中游建設(shè)了第一座蓄洪區(qū)——蒙洼蓄洪區(qū)。
              
              1953年1月,蒙洼蓄洪區(qū)進水閘——王家壩閘動工興建,此后按照人均18平方米的標準,在蒙洼蓄洪區(qū)建設(shè)了69座莊臺。接下來數(shù)十年間,王家壩閘水利樞紐工程建成,蓄洪區(qū)群眾居住、交通、用水等問題陸續(xù)得到解決。
              
              隨著治淮工程的實施,蓄洪區(qū)進洪幾率大幅度降低,新建和加固的一大批保莊圩和莊臺,有效保護了蓄洪區(qū)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現(xiàn)在的蒙洼蓄洪區(qū)包括王家壩、老觀、曹集、郜臺4個鄉(xiāng)鎮(zhèn)的低洼地區(qū),耕地面積19.74萬畝,居住人口19.5萬人。
              
              “王家壩閘是千里淮河中、上游的交接點,建成投用以來先后16次開閘蓄洪,累計蓄洪量達75億立方米,為保障下游江蘇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家壩抗洪紀念館負責人張仕昕說,1982年、1991年、2003年均為2次開閘蓄洪,每一次開閘蓄洪,都意味著蒙洼蓄洪區(qū)成千上萬的人口承受洪澇災害。
              
              蒙洼與江蘇人的不了情
              
              “阜南是我第二故鄉(xiāng),我死后一定把我的骨灰撒在王家壩閘前的淮河里,如果下雨就把骨灰撒在阜南城西紅旗閘下,順著谷河流到淮河,我要和阜南人民永遠在一起……”
              
              這是阜南縣水利局前副局長李西林,在2001年去世前夕臨終遺言中的一段話。2021年6月29日王家壩抗洪紀念館建成后,他生前使用過的水準儀(南京水利水電儀表廠生產(chǎn))等遺物陳列在紀念館二樓,見證著那段治淮的崢嶸歲月。
              
              1912年,李西林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書香門第,抗戰(zhàn)前畢業(yè)于“國立中央大學”水利系本科,1951年進入阜南縣治淮總隊,主持工程科工作。這年冬天,李西林參與、領(lǐng)導了蒙洼蓄洪庫95公里的蒙洼圈堤的測量、定位、放樣、施工和庫區(qū)內(nèi)69座莊臺的建設(shè)工作。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李西林多次深入工地,根據(jù)不同定額、土質(zhì)、運距,核算最優(yōu)勞力組合,總結(jié)出的“土塘明細作業(yè)法”很快被阜陽專區(qū)治淮指揮部在全地區(qū)推廣。為了提高工程質(zhì)量,他采用插鋼釬灌水檢驗土方質(zhì)量等措施,保證了1968年洪水期間蒙洼95公里圈堤無一處破潰。
              
              上世紀70年代,阜陽舉全市之力開挖茨淮新河,李西林經(jīng)常白天跑工地、夜里繪圖紙,半夜收工時就和民工一起和衣睡在工地旁。“他從來不講條件、不講得失。有一年冬天在茨淮工地積勞成疾,累得大口吐血,心里只想著工程質(zhì)量。”李西林的女兒李立蒙說。
              
              從1951年參加工作,到1981年退休,李西林先后參與了阜南縣上世紀50年代以大規(guī)模治淮為重點的防洪工程建設(shè)、60年代以河道整治為重點的除澇工程建設(shè)、70年代以來的灌溉工程建設(shè)。
              
              值得一提的是,蒙洼蓄洪庫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使用頻率最高、使用效果最好的國家蓄洪工程之一,離不開李西林30年的無悔付出。特別是他在防汛工作中總結(jié)出了根據(jù)“設(shè)防、警戒、保證”三種不同水位、分別確定人數(shù)的“三線民工制”,成功運用在王家壩歷次抗洪搶險中,并一直沿用至今。
              
              舍小家為大家
              
              “舍是大局舍是誠、舍是擔當舍是美、舍是奉獻舍是拼搏、舍是血性是奮進……”在淮北梆子戲《風雨王家壩》中,抗洪一線中的蒙洼村黨支部書記柳葉,一口氣唱了20個“舍”,用一首《舍字歌》把全劇推向最高潮。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新中國治淮70周年,創(chuàng)作一部反映阜南蒙洼兒女70年奮斗歷程的正劇,進一步弘揚“舍小家 為大家”的王家壩精神,是擺在阜陽市委宣傳部、阜陽市演藝有限公司面前的一件大事。
              
              在與洪水斗爭的過程中,沿淮行蓄洪區(qū)一直都是英雄輩出的地方,1982年蓄洪期間跳入洪水封堵管涌的沈恩久,1991年從洪水中搜救出16名落水群眾的郜登福,放棄探親假為抗洪獻出寶貴生命的國防勇士周麗平……他們的事跡不勝枚舉。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阜陽蒙洼蓄洪區(qū)考察期間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王家壩閘第16次開閘蓄洪為主線,深挖典型人物故事,塑造了村黨支部書記柳葉、時代青年洪亮等一系列鮮活人物形象?!备逢柺醒菟囉邢薰矩撠熑死羁f。
              
              2020年7月,罕見的雨情、水情,導致淮河全線告急,“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時隔13年再次開閘向蒙洼泄洪。蒙洼村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柳葉動員群眾巡堤查險時,引出了公爹張國山(老支書)與村民劉光瑞之間的矛盾沖突。
              
              時間回溯到1991年淮河特大洪水,村民水生為了救張國山犧牲了自己,張國山獲救后決心把水生的兒子洪亮養(yǎng)大成人、娶親生子。洪亮長大后創(chuàng)辦柳編廠,他與劉光瑞的女兒小蘭自幼青梅竹馬,很快墜入愛河。不料,兩人的婚事卻遭到劉光瑞的強烈反對。
              
              原來,在2008年蓄洪時,劉光瑞的養(yǎng)鴨場曾遭受損失,對老支書張國山一直心存芥蒂。劉光瑞為難張國山,說洪亮要想娶小蘭,需要答應他“四個條件”:一是當面來請;二是在番鴨場投資5萬元;三是當眾向自己道歉;四是在保莊圩蓋一座“三下兩上”的新樓房。
              
              就在張國山答應了劉光瑞的“四個條件”,并帶他來看為洪亮蓋新房準備的各種建材時,蒙洼蓄洪區(qū)到了開閘蓄洪的關(guān)鍵一刻。當時,柳葉和洪亮已經(jīng)趕在他們之前,把這些建材作為防汛物資,支援了抗洪前線。
              
              身患重病、親家翻臉、婚期未定、洪災當頭……一個又一個困難接踵而至,老支書張國山難以招架。在大兒媳婦柳葉的耐心勸說下,張國山這個抗洪的老把式很快振作起來,帶領(lǐng)群眾和防汛官兵一起堵住了管涌。
              
              事實上,蒙洼村黨支部書記柳葉為了這次蓄洪,在貫徹上級命令方面沒有任何遲疑,并表現(xiàn)出過人的組織領(lǐng)導能力和犧牲精神。她先讓洪亮推遲了貨值100萬元柳編出口訂單的交貨時間,又帶頭捐贈防汛物資,在公爹不理解時也能用親情化解矛盾。
              
              “在劇本排練之前,我們多次到蒙洼體驗生活,尋找人物原型,為唱詞修改和舞蹈動作編排汲取養(yǎng)分?!敝餮萘~的扮演者姜美麗說,每次唱到“舍小家是為了保上游河南、下游江蘇,兩淮能源基地,京廣京滬兩條大動脈”這一句的時候,她都熱淚盈眶,王家壩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柳葉是一個有知識、有魄力的新時期村官,在她身上幾乎凝聚著蒙洼75個村領(lǐng)頭人的所有優(yōu)點?!薄讹L雨王家壩》導演張占忠說,經(jīng)過8次文本座談、近20次修改和60余場演出提升,呈現(xiàn)在南京市民面前的將是一部更加全面反映王家壩人精神風貌的淮北梆子戲作品。
              
              文藝精品“好戲連臺”
              
              兩年多來,淮北梆子戲《風雨王家壩》先后入選2021年安徽省戲劇創(chuàng)作孵化計劃項目、2022年安徽省重點文藝項目、安徽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shè)“五個一工程”獎和第十屆黃河戲劇節(jié)、第三屆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項目等。
              
              近年來,我市出臺了《阜陽市市級文化強市建設(shè)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加大對文藝精品項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項目、文化“走出去”項目支持力度。通過打造淮北梆子、阜南嗨子戲、太和清音、潁上花鼓燈等“一縣一品”,全市文化產(chǎn)業(yè)呈現(xiàn)出好戲連臺、繁榮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年,全市投入藝術(shù)創(chuàng)作資金748.2萬元,用于文藝創(chuàng)作、研討、展演、提升打磨和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备逢柺形幕糜误w育局有關(guān)負責人說,在重點扶持小型新創(chuàng)劇目和打磨劇目方面,共收集作品89部,入選37部,涌現(xiàn)出《永遠的大別山》《風雨王家壩》《利劍》《美麗大道》等一批有溫度、有情懷、高質(zhì)量的作品。
              
              不僅如此,《建國回鄉(xiāng)》《選村官》《大國農(nóng)匠》《桃鄉(xiāng)情》等還入選2022和2023年省孵化項目,淮北梆子戲《打神告廟》《百歲掛帥·出征》入選安徽省地方戲曲“名師傳戲”工程,《永遠的大別山》《選村官》入選省優(yōu)秀劇目展演項目。
              
              阜陽市文化旅游體育局有關(guān)負責人表示,《風雨王家壩》是對幾代王家壩人精神的高度濃縮,是對新時代淮河兒女奮發(fā)向上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在弘揚崇高家國情懷的同時,也為后人培育了一座閃光的精神家園。隨著這部作品亮相紫金大劇院,今后將有更多具有阜陽地方特色的高質(zhì)量文藝作品走出阜陽、唱響秦淮、走向全國。

            歡迎關(guān)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

            返回頂部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无码中文字幕在线专区,亚洲综合在线香蕉 91 传媒国产午夜福利一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1. <kbd id="9kdmb"></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