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時節(jié),春耕不歇。記者采訪發(fā)現,各地不違農時、追逐春光,為田野“織彩綢”,為豐收夯基礎。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隨著糧食的連年豐收,我們端牢糧食飯碗的底氣更足,但是也看到我國糧食仍處于供求緊平衡狀態(tài),生產只能加強不能放松。春回大地,農事正忙。在這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正是孕育希望的好時節(jié),要抓好春季農業(yè)生產,強化農資支撐、搶抓有利時機、以科技賦能,從“會種地”走向“慧種地”,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努力在沃野追逐春光,為全年糧油豐收打牢基礎、掌握主動。 農資儲備足,春耕備耕有底氣。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目前,全國春管春耕工作由南向北陸續(xù)展開,抓好春季農業(yè)生產,為全年糧油豐收打牢基礎、掌握主動,既要圍繞春耕備耕早準備、早謀劃,讓化肥、種子、地膜、農藥等一應俱全,保障農資供應充足、價格穩(wěn)定,又要保護、利用土地,提高產量,提高品質,蓄滿春耕備耕“能量包”,繪就農業(yè)豐饒新圖景,為新一年農業(yè)生產開好頭、起好步。 萬象“耕”新不負春,搶抓春耕備耕好時機。一年之計在于春。夯實全年糧食生產基礎,就需要不誤農時、不誤農事,既提前學習種地的專業(yè)知識,提前做好田塊的整理,又做好精準灌溉工作,確保肥力發(fā)揮作用,有序推動春耕備耕工作的邁進。春耕中國,有“老把式”,更有“新農人”,鄉(xiāng)村舞臺,大有可為、大有作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了農業(yè)的“新前景”,懷揣夢想和對鄉(xiāng)土的深情,帶著項目、資金、技術等返鄉(xiāng)入鄉(xiā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打開網上銷路,見證田疇沃野新活力、新氣象。 科技賦能,解鎖增產增質增收的密碼。廣袤田野上,有農資運輸車奔跑的繁忙景象,在充滿希望的春天播種“新希望”,農業(yè)生產正由“汗水農業(yè)”向“智慧農業(yè)”加速邁進。春耕時節(jié),從南到北,科技“煥”新。推廣智慧農業(yè),讓科技走向田間地頭,為農業(yè)注入新動能。自動化的水稻育秧,無人駕駛的自動噴灑機,3秒就能嫁接一株秧苗的嫁接機器人,可以撒化肥也可以進行吊裝的無人機……廣袤田野科技感十足,讓科研成果真正地活躍在春耕備耕第一線。發(fā)展智慧農業(yè),強化科技支撐,拓展人工智能、數據等應用場景,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落實,滿滿“科技范”,呈現希望田野萬象“耕”新圖景,跑出現代農業(yè)“加速度”。 春耕中國,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科技春耕,處處“新”潮澎湃。搶抓農時,不誤農事,各方面力量聯動起來,奏響希望田野的奮進樂章,將助農、為農、惠農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服務農業(yè)生產的行動,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農村越來越宜居宜業(yè)。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