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源于河南省的沙潁河,流經(jīng)安徽的界首、太和、阜陽,在潁上縣沫口子注入淮河。其流域如一幅畫卷,在太和縣留下精致的一筆,捧出香椿的鮮、櫻桃的甜、板面的香,給人以悠長的回味。 香椿的鮮美味道,是從早春飄逸出來的。自古就有“谷雨前椿芽鮮香脆嫩、清香撲鼻,食之提神明目”之說。碰上暖春天氣,清明前,香椿芽即已上市。幾個大日頭一照,但見河兩岸香椿枝頭暗紅色嫩芽綻放,似花非花,幽香隨風(fēng)四散。饞嘴的人早已等不及了,小心采上幾朵“鮮物”,要么自己嘗鮮,要么招待貴客。將香椿嫩芽先焯水,撈出冷涼后炒雞蛋或涼拌,那真叫一個“鮮”,和蘇子的“青蒿黃韭試春盤”有一拼。早年香椿芽之所以作為貢品受到皇家青睞,實在因為這“春天第一鮮”給人舌尖的美妙享受:新鮮、清香、脆嫩,而且營養(yǎng)價值極高。吃香椿要趁早,谷雨過后的椿芽入口有絲絲連連的木纖維,就算不得“鮮蔬”了。 各地均有香椿,為何這里的品質(zhì)如此上佳呢。原來太和縣城西,沙潁河岸邊有沙、粘土混合土質(zhì)地塊上千公頃,適宜香椿樹生長。后來得益于京九鐵路從此經(jīng)過,每年這個季節(jié),北京、上海等南北各地的人也早早嘗到這一口鮮。如今,當(dāng)?shù)厝酥铝τ谂嘤缕贩N,香椿種植已成一大產(chǎn)業(yè)。 太和春天的又一美味是櫻桃。太和縣地處淮河以北不足百公里,入春后氣溫回升較快。進入3月,休眠了一冬的櫻桃樹枝條紛紛支棱起來,那孕育已久的花苞躍躍欲試。某個晴好的早晨,一夜約好似的,花兒齊齊綻放。沙潁河畔便云霞鋪展,成了賞花人的打卡地。耐心再等上四五十天,滿樹的果實如瑪瑙,晶瑩剔透,刺激著人們的眼球和味蕾。沙潁河岸邊以沙壤土為主,透氣性好,適合櫻桃生長,所以這里的櫻桃品質(zhì)上乘,汁多核小,甜度高。近年來,周邊數(shù)十里的人都愛在櫻桃成熟季節(jié)趕往太和一飽口福。太和人也以此為傲,打響了品牌,城西開辟了一條“椿櫻大道”,商家注冊了“櫻桃餐廳”“椿櫻小酒館”之類的商標(biāo)。 如果說香椿的鮮和櫻桃的甜給了人春天的饋贈,那么,太和板面則讓人四季口齒留香。這一碗香的誕生,是因為這里生產(chǎn)強筋小麥、脆嫩青菜和純正山羊。 太和板面也稱太和羊肉板面、安徽板面,是沙潁河畔的一種特色小吃,被列入徽菜系。作為本地人,我曾走進后廚操作間,親眼目睹了板面制作過程。精細(xì)面粉加食鹽、水?dāng)嚢?,和成面團并反復(fù)揉搓,再醒上一段時間,面團便有了一種精神,是那種堅韌的個性。師傅把握得好,他知道應(yīng)該在啥時候重新喚醒那一團綿軟,待時機成熟,切了面劑子,揉搓成小面棒,碼好備用。只聽得一聲喊:“板面四碗嘍,兩個重辣,一個微辣,一個清湯?!睅煾凳窒卤汩_始輾轉(zhuǎn)騰挪。他將面用棒搟平,提起兩端,邊摔邊拉,面前立刻騰起細(xì)碎面粉,如風(fēng)裹雪花,案板上“啪啪”有聲,節(jié)奏分明。這面之所以被稱為“板面”,因為是在案板上摔打而成的。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放入燙好的青菜,澆上羊肉湯料,白的面,綠的菜,紅的湯,好一場重彩與濃香的誘惑。 2015年,太和羊肉板面制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8年又被評選為安徽十大美食之一。如今,太和板面已走出國門,香飄海外。出門在外的太和人乃至安徽人,都能隨時隨地吃上一口香香的板面,一解鄉(xiāng)愁。 |
歡迎關(guān)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