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bd id="9kdmb"></kbd>

            搜索

            有準備的“游學”,才能抵達詩和遠方

            2022-7-20 09:23| 編輯: 謝珊珊 | 查看: 21465| 評論: 0|原作者: 朱啟業(yè)|來自: 潁州晚報

              去年7月,阜城90后寶媽李雙云和寶爸王成成騎上電動車,載著一雙兒女,跨越1400多公里,到浙江舟山去看海。今年7月11日,李雙云一家四口再次出發(fā),計劃15天左右完成阜陽到廣州的騎行之旅。(7月18日《潁州晚報》05版)
              
              對于長期固定居住在一個地方的人來說,遠方,永遠是一種不可抵擋的誘惑。即便這種誘惑只有外出的沖動,沒有詩意的充盈,也是美好的。所謂距離產(chǎn)生美,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于是,旅行便成為很多人除工作之外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下,疫情對旅游市場產(chǎn)生深刻影響。而且,隨著個性化和品質(zhì)化旅行意識的覺醒,很多人在出游方式上慢慢發(fā)生了變化。在這種背景下,以親友組團為形式的出行便成為一種潮流。就出行方式而言,阜陽90后寶媽李雙云和寶爸王成成騎著電動車,帶著一雙兒女遠足廣州,也算是一次“私人訂制”版的長途旅行了。只不過,這對爸媽帶著孩子出行的目的并不在乎行程中的游山玩水。他們更在意通過身體力行的長途跋涉,對孩子進行意志和耐力上的訓練,以及在此過程中對孩子進行由景入境、由境入心的體驗式教育。用專業(yè)術語說,就是沉浸式的情景化教學,以此讓孩子對書本知識有一個立體化的感知。
              
              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很受追捧。在筆者看來,這句話并不是說不讓孩子多讀書,而是不能讀死書。能夠在會讀書、讀好書的同時,通過身體力行對書中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進行“復讀”,無論是在視覺感官層面,還是在思想體悟層面,都會讓孩子對書本知識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識。
              
              以往,受經(jīng)濟和道路交通出行條件的限制,很多人只能在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似乎只是一種奢望?,F(xiàn)在家庭條件好了,道路交通設施更完善了,出門遠行的環(huán)境也更安全了,于是“讀書和行路”可以兼而有之,詩和遠方可以兼得。這實際上也是我們國家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
              
              帶著孩子出行,對著書本旅行,這也是當前暑期比較流行的一種“游學”模式。如何正確把握“游”與“學”之間的分寸,既能讓孩子在此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悟,又不失去“游”的樂趣和“學”的興致,筆者覺得這才是“游學”的意義所在。
              
              當然,這種“游學”是有成本的。這里所說的“成本”,并不是單指經(jīng)濟上的,更多的是對游學過程中在安全和保障兩方面的考量。長途旅行尤其是以人力為主的出行,如果沒有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很難抵達目的地的。因此,家長在決定帶著孩子一起遠足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各種準備。只有做好充足準備的“游學”,才能抵達詩和遠方。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

            返回頂部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无码中文字幕在线专区,亚洲综合在线香蕉 91 传媒国产午夜福利一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1. <kbd id="9kdmb"></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