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8日,阜陽公交將在具備條件的考點設(shè)立“流動護考”驛站和“愛心護考”志愿服務(wù)崗,為考生、家長免費提供避雨、休息、飲水、納涼等貼心服務(wù)。這一舉措,既讓考生感到溫暖,也給高考助力賦予了“儀式感”。 近年來,每到高考期間,一些考生媽媽就會穿上旗袍,寓意旗開得勝,祝福孩子考出理想成績。有報道稱,每到高考臨近,上海一家旗袍店訂單要為平日的3倍多。不止如此,有的家長手持向日葵,寓意一舉奪魁;有的吃“定勝糕”,寓意高考勝利……高考是考生成長道路上的轉(zhuǎn)折點,高考的日子匯集了全社會的關(guān)注和期盼。這時,考生心理壓力大,心思特別敏感,需要“儀式感”鼓勵、祝福,幫助考生釋放壓力,增強信心。 社會學(xué)家認(rèn)為,事物對個體社會行為的影響,往往在于象征意義,而事物的象征意義源于個體與他人的互動。高考期間,一些具有象征意義的“儀式感”,有助于考生消除緊張焦慮情緒,有利于考生調(diào)整心態(tài)。比如,媽媽穿旗袍,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guān)愛、期盼與祝福;家人在場外陪考,讓考生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背后有家庭的大力支持;愛心送考車隊,讓考生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guān)愛。這些一點一滴的舉動,都彰顯了大至社會、小至家庭對于高考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心靈慰藉與情感支持。 總之,各考點設(shè)立的“流動護考”驛站和“愛心護考”志愿服務(wù)崗,以及免費乘公交車等,就像國人過年貼春聯(lián)、掛紅燈籠一樣具有“儀式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向往與追求,也飽含著全社會對下一代處于人生大考之中的殷切關(guān)愛。希望這樣的“儀式感”更多一些。 |
歡迎關(guān)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