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現(xiàn)場觀摩暨工作推進會上獲悉,今年市委市政府將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納入縣(市、區(qū))綜合考核內(nèi)容,將至少完成168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7月17日《潁州晚報》02版) 一座城市可為殘疾人提供怎樣的生存條件,是衡量其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尺之一。在深化文明城市進程中,無論是修建無障礙坡道、鋪設盲道,還是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辟出殘疾人專用洗手間,這些貼心的無障礙設施,都是城市文明的體現(xiàn)。 無障礙設施要建得好,也要更多地考慮使用的細節(jié)。這就要求職能部門注重以人為本,進一步完善“無障礙設計”。哪怕是一塊面磚的光潔度、一張桌椅的高度、一個按鈕的尺度,都應充分顧及殘疾人的生活習性和便捷程度。與此同時,還應多傾聽殘疾人的心聲,多一點舉手之勞,多一些便民之舉。要知道,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善舉,對殘疾人來說,都是很溫暖、很重要的。 無障礙設施要建好,更要管好。生活中無障礙設施遇“障礙”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給殘疾人的使用帶來了尷尬。比如,盲道是鋪設了,可有時中看不中用;輪椅坡道開辟出來了,卻常常被汽車、共享單車占道堵塞;無障礙洗手間,有時堆放著拖把等雜物,成為一個難以改變的習慣。在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過程中,掃清無障礙設施前的“障礙”,需要用法治方式破解。既需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基本的落腳點在嚴格執(zhí)法上。其實,解決事情就怕“認真”兩字,只要嚴管嚴治嚴懲,就能確立一種“占位必罰”的心理預期,倒逼人們用自己的行動去掃清“障礙”,讓殘疾設施得到充分使用。 當下,一些市民對無障礙設施不了解,直接導致了無障礙設施不能為殘疾人物盡其用的現(xiàn)實。有了無障礙設施,還要有無障礙意識,大力宣傳“無障礙文明”已成為當務之急。一方面要讓無障礙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在全社會構建平等、友愛、相互尊重的環(huán)境,更加主動、更為自覺地為殘疾人讓道讓行。 讓殘疾人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是他們的一種權利、一份福利。只有同步完善社會意識和無障礙設施建設,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無障礙生活”。這是這座城市該有的品質,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